弘揚H.H.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法義、建立佛教正知正見的平台,行者聞思修,福慧行,最終成就解脱!

2016/12/30


第三世多杰羌佛-Picture%2B213-1

嗔心燬親情



    剛坐下來休息,腦子裡又浮現出幾天前看到的故事情境。這故事描述兩兄弟因一個誤會,令兄長追殺弟弟,釀成慘痛的後果。兩兄弟以買賣為生,感情本很是要好。其時兄長喜歡上城裏某長者家的千金,便向長者表達希望迎娶其女兒的心願。長者以女兒還小為由,說服兄長先專心事業,過幾年才談婚論嫁。兄長認為長者沒有拒絕婚事,滿心歡喜地憧憬無限地專注事業。不久他跟了村裏一經商隊到鄰國經商。誰知這一去好幾年,毫無音訊。這時長者和女兒着急了,並做了個遺憾終身的决定,長者半勸半逼的要守在家的弟弟娶其女兒。弟弟就範了,最後成婚了。兄長若不回來,一切就相安無事。然而兄長不久回來了,此時弟弟羞愧不已,後悔做了錯事,連夜出走,最後出家修行,避居深山。但兄長卻不肯原諒弟弟,一路追殺,終悲劇收場。

    這故事有幾位主角,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貪嗔痴行為。先講長者和他女兒,在兄長提婚時,長者起了一個貪念,他想自己女兒年青貌美,應該會有更好或更富裕的人家來提親,因此就來個緩兵計,騎驢看馬,當兄長提親為後備選擇。幾年過去,女兒就要過適婚年齡,一來沒有別人提親,二來兄長沒有音訊,長者無奈下逼迫弟弟迎娶其女兒。弟弟是一個善良,但是較愚痴的人。他沒有想到後果就答應婚事,最後要逃避到深山出家,還是逃不過哥哥的追殺。哥哥是一個自私又魯莽的人,當他知道弟弟與自己心愛的人结婚了,妒火升起,喪失理智,不去了解整件事的因由,任憑嗔心主導一切,血刃親弟弟。


這是一個俗世的故事,但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我們修行人常說的貪嗔癡慢疑五毒。五毒的禍害在世俗社會比比皆是,這故事的結局是比較突出罷了。作為修行人,我們修行重點就是要除五毒,怎麼除?常說「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法音後,我明白,最主要的首先是斷世俗我執。我執是由貪嗔痴慢疑五毒集聚的因生發的果,大部分表現於貪嗔痴三毒而直接散發無明當中所生發的自私執見,主要是從自己的私慾利益出發,損傷他人及眾生的利益都是我執的表現。由於我執,我們往往看問題的角度不夠客觀,分析能力减低,就會偏離正確的觀點,因而作出錯誤判斷,下錯決定,結果是損傷他人及眾生的利益。

    我們唯有真正下決心學佛,今生成就,世俗我執才能斷,因為下決心學佛,激起今生成就這種心願後,我們就會依教奉行,依佛陀的教導去做。 因此我們要不忘學佛初心,學佛如初;不忘觀心念,正行為。

—丹麥曲奇


『聲明: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及感想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最終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親說法音為準。』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嗔心燬親情

 


 

更多學佛資訊 :

On 清晨7:22 by 暇滿小編 in , , , , , ,    No comments

第三世多杰羌佛


你可懂得「永恆」?



  筆者以前看過一個小故事,講的是一位老婆婆由於肝炎住院治療,而她的老伴,年約七十多歲的老伯伯,雖柱著拐杖走路,但每天都穿著筆挺的西裝,手拿一束小紅玫瑰,來看望老伴,日日如是,風雨不改。

   

  老婆婆每次看見老伴到來,總是笑得特別燦爛而且喋喋不休地說話,而老伯伯也有說不盡的話題。老兩口歡聲笑語,道不盡的歡樂,羨煞旁人!

 

  這一切,一位每天巡病房的年輕醫生都看在眼裡。有一天,這位年輕醫生巡房正在給婆婆問診時,剛巧老伯伯來看婆婆。充滿疑問的年輕醫生終於有機會當面問老伯伯:「伯伯,為什麼你每天探病都穿得那麼整齊?」伯伯笑了笑,回答說:「帥嗎?老婆婆年輕時常常說我穿西裝最帥氣。我覺得病房內死氣沉沉,希望穿得精神一點,讓老婆看我也煥發精神,不很好嗎?婆婆很喜歡小紅玫瑰,因此每天我就帶一束給她,讓她覺得這裡有生氣。希望她心情好一點,有助康復,早日回家。」

 

  過了幾天,伯伯不知為甚麼沒有如常前來探望婆婆,年輕醫生正納悶,想打聽之際,病房的收症電話響起,原來病房將要接收一個服食過量藥物的病人。當這個病人送到病房時,年輕醫生才發現躺在病床上的不是別人,竟然是那位每天都到醫院來探望老伴的老伯伯。原來老伯伯懷疑婆婆是服用了藥房新配製的藥物而得肝炎,於是他便嘗試吃下婆婆之前吃的藥物,測試會不會出現老伴肝炎的病徵。

 

  伯伯的做法雖然不可取,但顯現的是對親人無盡的愛和關懷。公公對婆婆至死不渝的愛,深深感動了年輕醫生。他終於在現實生活裡看到了原先只在小說裡看到的矢志不移的愛情故事。醫生從小跟著信佛的外婆,在外婆的影響與教育下長大,自然明白上述老伯伯、老婆婆的美好愛情是多生因緣結下的福報。

 

以上的愛情故事是動人的,人們往往認為這就是「永恆的愛」。筆者以往很響往這樣的「永恆」,但又覺得有這樣的「永恆」嗎?自從皈依三寶後,從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法音中,明白世間的一切人和事都會變遷,所有人和物都是「有情必定死,無情必定滅」的,這就是佛說無常。只有依止佛陀師父,修行修法,證得自己的本來面目,了生脫死,再不需要輪迴六道,這才真正達致「永恆」!

 

 作者:云英


『聲明: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及感想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最終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親說法音為準。』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你可懂得「永恆」

 


 

更多學佛資訊 :

2016/12/27

On 清晨5:49 by 暇滿小編 in , , ,    No comments

有素心就可不吃素?(三)


素食是言行一致的體現

上述的討論,描述了一些「言行不一」的素食看法,一方面認為素食好,卻因做不到而給自己找藉口。選擇素食,就是爲了選擇讓自己向善的理念實行出來,不再做「人格分裂」的人。就好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平常天天玩樂不念書,有一天突然下決心要發奮向學了,跟媽媽說以後會用功讀書,可是他的生活卻一點改變也沒有,這就是言行不一了,內心的念頭沒有落到實處,其實等於撒謊。

中醫有一句話叫「有諸內必形於外」,當一個人有甚麼理想,他就會有怎樣的行為;中醫還有另一句話叫「司外揣內」,就是我們如何觀察一個人的內心?需要從他的行為來判斷。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內心,不可以單純依靠言語,而更要看他的行動,就知道他是否表裏一致了。



當人內心開始醒覺,不想在飲食上傷害他人,讓和平從自己每天的生活中實踐出來,往往就從素食開始;當自己希望身體健康,讓身體血脈流暢,去除一切毒素的侵害,素食就是最佳選擇;素食能夠保護環境,緩解糧食不足的問題,幫助減少饑荒與災害,是對世界上各種問題作出積極的回應。

正心修身以後才能齊家治國,當人明白到自己可以透過改變自己來改變世界,改變飲食就是最基本的一步,人能夠掌控自己口服慾望,才能推己及人,身體力行的貢獻社會。



作者:李宇銘博士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有素心就可不吃素

 

 

更多學佛資訊 :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福慧行
暇滿人身facebook
暇滿人身 – 痞客邦
暇滿人生路 – 愛微帮
暇滿人生路weibo

On 清晨5:38 by 暇滿小編 in , , ,    No comments


有素心就可不吃素?(二)



帶著感恩的心吃肉就可?


還有另一種說法,有些人自知無法放下吃肉,認為只要懷著感恩的心吃就可了。


當然有這種想法的人,是比沒有感恩的心而吃肉要好一些,懂得感恩,人生會快樂。不過,這裡想進一步探討這「感恩」從何而來?例如當你感激一個人、想報答他的時候,到最後卻殺死對方、吃掉對方,這聽起來是否十分恐怖?!感恩反而變成了怨恨?這麻木不仁真教人心寒啊。



就是說,當一個人真正的對動物感恩,是不會想吃肉的。假如我一邊說我懷著感恩的心去吃肉,這種感恩的心,主要目的不是爲了讓對方好過,而是讓自己好受。這其實並非真的感恩,只是一種「贖罪感」,好像懺悔一樣。假如真有一個人能天天吃飯都在(感恩)懊悔,何必不更進一步改變「錯失」?



當然了,一邊感恩的吃肉,也無法去除肉類本身含有的不良成份:尸毒、農藥、抗生素、激素、化肥、膽固醇、脂肪、細菌、病毒…… 假如有人能夠一邊吃下各種「黑心食品」,又一邊心存感激,這人可真是過分的包容了吧!?



心靜自然素


說回一開首提出的問題:「一個人內心平靜的話,是否吃葷也可?」也不排除這種可能,就好像剛才講最開始佛教僧人也可以吃肉一樣,一個大師內心平靜的時候,就好像一個波平如鏡的湖面上,丟一塊石頭進去,激起了波浪,但水也很快恢復平靜了。


但是,當一個人內心真的平靜,其實也不會萌起吃肉的慾望,內心自然希望飲食清淡、樸素、健康、不殺生。就好像當衣服剛洗乾淨以後,也不會想立刻拿去碰髒東西吧。


提出這種想法,其實主要是非素食者內心未夠平靜,念念不忘口腹之欲,未能站在素食者的立場看問題。肉食者心煩意亂自己也不自知,這就好像在波濤洶湧的大海裏,儘管丟多少塊石頭進去,其實還是依舊風高浪急。對於肉食者來說難以感受到平靜與否,未能感受到吃肉對內心的影響,反而以為平常的狀態就是平靜了,卻不知道內心翻江倒海。


其實,當一個人素食一段時間以後,內心的肉慾不生,也不會想要吃葷的。這轉變是一種自然的、正常的反應,是從心而發的,長期素食者根本沒有想吃肉的念頭,也不會認為素食十分艱難,只不過是他們正常生活的一部份而已。



作者:李宇銘博士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有素心就可不吃素

 


 

更多學佛資訊 :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福慧行
暇滿人身facebook
暇滿人身 – 痞客邦
暇滿人生路 – 愛微帮
暇滿人生路weibo

On 清晨5:20 by 暇滿小編 in , , , ,    No comments


有素心就可不吃素?(一)


上文《素食目的不在吃?》一文中,指出了吃素最終的目的是讓人內心平靜,或許有人會問:「假如我已經內心平靜了,是否就沒必要吃素?」

也有些支持素食的人認為:「選擇素食最重要是有心,最後能否吃素其實不太重要吧?」

這種觀點十分吊詭!一方面支持素食,另一方面又覺得可以不吃素,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次跟大家一起探討。


堅持吃素是否一種「執著」?


例如佛家對於素食的看法,其實沒有嚴格的規定。佛教在印度還未傳入中國之時,當時沒有規定僧人不許吃肉,過著托缽乞食的日子,飲食隨便,是到了南朝梁武帝之後,才開始提倡全面素食的;又例如現在的藏傳佛教,也允許信徒吃肉,有不少佛教徒亦主張可吃「三淨肉」(就是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為己所殺)。那麼,有些人認為信佛其實不一定要吃素吧?不少在家信佛的人也沒有吃素,其實只要「心裏素」就可以了,何必執著於吃肉與否?

其實,佛教從不嚴格素食到開始全素食,可理解為一種「進步」,就是隨著佛教徒希望將慈悲心引申到生活各方面時,在飲食上也得實踐。當然不要顛倒因果,信佛不是爲了吃素、不是吃素才可以信佛,而是吃素可以幫助信徒內心清淨,實踐信念。假如說信佛也可以不吃素的話,這就是一種倒退了。

藏傳佛教允許吃肉,也是出於無奈,由於身處高原本身難以種植植物,就只能像遊牧民族那樣賴以吃肉維生了,現在藏蒙地區的交通比過去發達了,也逐漸開始了素食運動。其實,素食者在有些時候因為特殊環境而需要妥協,例如初嘗素食的人往往會接納吃「鍋邊素」,就是指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時候,即使食物中混有葷食時,也會吃旁邊的素食,其實也是同一道理。

素食者大都性情隨和,在飲食上是隨便的,吃肉與否有時候真不是重點,即使逼於無奈需要吃肉,也無必要有罪疚感。某程度來說,長期素食者不願意吃肉,是由於不喜歡吃吧,就好像有人很不喜歡榴槤,聞到氣味就跑開了。素食者不吃肉並非叫「執著」於吃素,例如有吸毒者決定改過自身,決定放下吸毒而重過正常生活,沒有人會說他不吸毒就是「執著」吧?假如一定要用「執著」的角度來說,這就是「擇善固執」吧。

作者:李宇銘博士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有素心就可不吃素


更多學佛資訊 :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福慧行
暇滿人身facebook
暇滿人身 – 痞客邦
暇滿人生路 – 愛微帮
暇滿人生路weibo










2016/12/25

On 下午6:58 by 暇滿小編 in , , ,    No comments

第三世多杰羌佛

自省能力


    自省,是指一個人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行為、語言、想法進行覺察。


    自省當中包含了自我察覺、自我評價、自我肯定、自我檢討、自我調控及自我修正。


    自省在中華文化中是很常見的: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四書集注》)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自省是一種能力,自省能力好的人表現為意志力強、個性獨立、有自己內在世界觀、喜歡獨處、追求自己的興趣、自信、穿著有自己的風格、能獨立完成主題研究;而自省能力差的人自我價值感很低、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不太留意自己日常的感覺、時常擔心親近的人會不喜歡自己、不喜歡一個人生活、有時會有虛無感、覺得沒有真正活著、經常為一些小事不安。


    以下這個故事就說明了自省能力的重要性。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嘲諷住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衣服永遠洗不幹凈。看,她晾在院子裡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會連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乾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乾淨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玻璃髒了,一直沒抹。不自省就有可能鬧笑話,甚至出事。


    「必識己方立人,何以故也?己之諸癖自難於解,如瞻己背終弗所見,為外人頗觀,己藏己過乃人之常性,過甚則或離而不願同謀,識已得之其弗覺,愧而求知,格得其德,方可立人,人皆敬之而助也。」(摘錄自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世法哲言》)


    必須認識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一個人,這是什麼道理呢?為什麼我們首先要認識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一個人呢?雖然我們現在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人,但有的人做的很多事情連動物都不如,有的人的本質可以說根本不是一個人的本質。因為有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所以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自己的錯誤、缺點,往往自己看不見,就是看見了也會自己原諒自己,自己難於理解自己,因為人有個我執性在裡面,就正如想看自己的背,不管你用盡一切辦法,你的頭也伸不過去看見你自已的背,而別人則往往很容易把你的背看得清清楚楚,對錯誤、缺點同樣是如此,自己往往不容身發現,而局外人經常都會從各個方面暗暗地看到你的很多錯誤、缺點,加上為了討得別人的喜歡,自己只得把自己的過失藏起來,以其遮蓋,這就是人的常性。但是有的人做得很露骨,非常強硬、猛烈,因此稱為過甚,長此以往,別人就不願意和你在一起同謀共事,就覺得你這個人太自私、太不好了。如果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缺點,以慚愧心去求得知識,那麼,自己的格調自然就進入道德規範,這個時候就可以真正成為一個人了,人們看到你的行為境界以後,自然就很尊重你,個個都敬你而且願意幫助你,因此,識己才能立人,立人才能得到幫助,一切世事才能圓滿。

    自入了佛門,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法音後,明白修行要自省,要觀心念,正行為;自省能力對修行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我要努力提高自省能力,三時憶正知正見,以佛陀師父的教導觀自己的心念,修正自己身口意與佛菩薩不相應的行為,令自己在學佛修行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上善若水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自省能力






更多學佛資訊 :



On 凌晨3:51 by 暇滿小編 in , , ,    No comments


素食目的不在吃? (三)


素食是爲了「身心合一」



透過飲食的改變影響身心,這就告訴了人們,飲食並非單純爲了身體需要。人們在吃飯的問題上,比較多考慮是否足夠營養?是否能讓身體健康?如何吃能幫助治病養生?……這些想法,對於素食來說還未到一個最高層次——飲食對人內心直接影響。



西方有一句話說: 「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甚麼,你就是甚麼),人會被食物的性質影響自己的性格,其實中國傳統也有這種觀點,就好像筆者在《中醫如何看素食?》一文中,指《黃帝內經》中記載了吃肉的人的性格放縱、驕傲、剛烈,正好反映了吃肉對人性情的影響。



肉食之中含有「尸毒」、除了是對人體健康不良的毒素外,更指動物在被殺之時的憤怒、痛苦、恐懼的情緒,人類吃下以後,也會被這些情緒所影響。因此所謂「葷食」,為何讓人頭腦昏沉,就是指這些食物本身的特性不好了。



素食改變人內心,倒過來說,決定素食已經是內心的轉變。一個人要從非素食而改變為素食,本身已經是心先變了,立志轉變自己,之後才決定在飲食上改變。而在飲食改變之後,內心又逐步隨著身體潔淨而內心變化,互為因果。



素食並非單純一種飲食習慣,而是一種哲學、一種生活態度、人生觀念,代表了前衛的綠色思想,亦是回歸傳統的飲食方法,是通過飲食修行,讓自己身心合一,甚至與自然共融。



這也是素食者容易快樂的原因,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慾望的滿足,而是當自己內心平靜、身心調和、欲求減少,這種祥和美滿的狀態,正是持久快樂的泉源。



作者:李宇銘博士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素食目的不在吃






更多學佛資訊 :




2016/12/24

On 凌晨1:44 by 暇滿小編 in , , ,    No comments


素食目的不在吃? (二)


為何素食者受到五辛影響?


素食者不吃五辛、惰性食物,其實就是這些食物會影響人體,讓人覺得心煩、昏沉。其實這些感覺,非素食者也會擁有,例如吃了洋蔥之後覺得有口氣,其實就是一種心煩,只是這種不適感覺在素食者身上尤為明顯。


為何非素食者感覺不出來?這就是「葷食」的作用影響了。這就好像一個人,進入一家很吵的酒吧裏面去,一開始覺得很吵心跳加速,但在裏面幾個小時之後就適應了,到離開踏出門口時才發現,原來外面世界十分寧靜;又例如剛進入一個新裝修的房子裏面,有一股油漆的化學品氣味,覺得十分難聞,但沒多久之後就適應了,嗅覺沒感覺到問題,要到下一次再進門時才聞得到。


這就是一個人的適應能力,假如長期吃肉、吃這些五辛惰性食物的人,身體長期浸泡在「喧鬧」、「氣味濃烈」的環境,其實身體也有不適感覺,但是都被掩蓋了,自己感覺不到。長期這種飲食的人,身體也有心煩昏沉的不舒服,只不過自己不察覺,更變成了自己一種性格,例如愛發脾氣、意志消沉,甚至變成一種體質,長期疲乏勞累,卻沒有想過是飲食所致。


由於素食者飲食清淡潔淨,就好像長期在一個寧靜舒適的環境裏面生活,假如外面有一點噪音、一些臭氣,就容易感覺得到了。故此素食者就連五辛、香菇等食物,吃下去也容易感覺到不舒服,這並不是因為素食者的腸胃差了,而是素食者的身心比較靈敏,容易感覺到自己內心與外界的變化,更喜歡保持平靜。


素食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從這些角度看,素食者並非單純是不吃肉,素食者選擇食物的目的,除了有考慮不殺生的原因外,終極的目標是「修心」。


很簡單吧,選擇「不吃肉」的想法,本身已經是對內心的一種挑戰了,戒除吃肉就是解除「心癮」,這種心癮某程度就是指一種長期的心煩意亂、內心不平靜,也是長期吃肉所導致的一種身心狀態。


進一步看,不吃肉以後,不代表內心就一定平靜。人的內心還是會受到七情六欲、外在環境變化所影響,但因為素食者平素內心經常保持平靜,容易察覺到外在影響,不會被情欲帶走了而不自知,尋找各種方法讓自己變得更加平穩。因此在食物的選擇上,假如讓自己心煩昏沉的食物,都會儘量避免了。


在儒家與道家的典籍中,有不少記載說當時每於求道、求學,或者祭祀的時候,都主張齋戒,如《南華真經》說:



「顔回問道于孔子,孔子曰:汝齋戒,吾將語汝。顔回曰:回居貧,唯不飲酒,不茹葷久矣。孔子曰:是祭祝之齋,非心齋也。」


在這段話裏面,孔子更指出了一個觀點叫「心齋」,就是說不吃肉喝酒只是「祭祝之齋」而已,更重要的是「心齋」,就是指內心的潔淨、安寧了,有這種心態,才容易學好大道。


由此可見,提倡「素食」的概念比「吃齋」更深一層,素食並非單純的禁忌、受戒,而是希望在調整飲食的過程中,讓自己內心清淨。


作者:李宇銘博士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素食目的不在吃






更多學佛資訊 :




2016/12/23

On 清晨6:49 by 暇滿小編 in , , ,    No comments


素食目的不在吃? (一)


素食不就是講飲食的問題吧?還有甚麼其他的?當然不止了!


就好像駕車那樣,一開始學習駕駛的人會問:如何開車?刹車?拐彎?車子壞了怎麼辦?…… 但是,當一個人學會駕車了,這些事情都不再考慮了,轉而開始真正駕車的目的:節省時間到達目的地?爲了謀生賺錢送貨載客?爲了駕駛郊遊樂趣?……


談素食,初嘗素食的人都會很關注素食的問題,例如怎麼吃啊?吃甚麼啊?如何吃得健康啊?……當這些基本問題都解決了之後,學會怎麼素食了,這些事情就不在考慮之列,轉而到真正開始素食的目的——每一個人選擇吃素的目的都不同,有人爲了健康治病、環保人權、保護動物、宗教信仰……


這篇文章,想指出一個所有素食者都能夠體會到的共同目的:「靜心


素食並不止於不吃動物


很多人以為,素食就是指不吃肉,只吃植物性食物。這雖然也是素食的基本定義,但是素食者還有不同看法。例如佛家的素食者,主張不吃五辛,即蔥蒜韭菜等「植物」都不吃;又如印度修煉瑜伽者,主張不吃惰性食物,其中就包括了「菇菌類」。


為何這些植物性的東西素食者不能吃?先說蔥蒜類,在《黃帝內經》中有一段話說:


「黃帝曰: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於胃,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氣而營諸陽者也,薑韭之氣薰之,營衞之氣,不時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靈樞•五味論》


這段話的意思,說薑、韭菜等辛味食物,多食則讓人「洞心」,是指食物進入胃之後,其氣上行太過,氣有餘而留在心下,故此出現一種不適感覺。「洞心」通俗一點的講,其實就是「心煩」吧,稱為洞心是強調一種空虛感,胸中空洞不適感覺。


至於說「惰性食物」,則是指吃了之後讓人感覺怠倦乏力、遲鈍昏沉的食物,就是讓人「懶惰」的食物吧。這類食物之中以「菇菌類」為代表,各種香菇、木耳等的食物,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環境,是從發霉腐爛的地方生長出來的,沒有太陽照射,故此其性陰沉,不少菌類更是有毒性的,這就可以理解為陰性十分強烈了。菇菌類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屬於「寒濕」的食物,食後讓人意志消沉。在修煉瑜伽者的角度看,惰性食物不單包括香菇,各種魚肉、雞蛋、蔥蒜、煙酒、毒品、腐爛食品等都包括在內。


作者:李宇銘博士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素食目的不在吃






更多學佛資訊 :




2016/12/21

On 晚上9:15 by 暇滿小編 in , ,    No comments


佛祖不度人、自己度自己




  一位虔誠的信徒在遇到水災後,爬到屋頂上避難。但是,洪水漸漸上漲,眼看就要淹到腳下了,信徒急忙禱告道:“大慈大悲的佛祖快來救我啊!”



  不久就來了一條獨木舟,船上的人要救信徒,他卻說:“我不要你來救,佛祖會來救我的。”於是那人駕著獨木舟走了。可大水還在繼續上漲,很快到了他的腰部。信徒十分著急,立即又向佛祖發出祈求。



  這時,又來了一艘小船,船上的人要救信徒到安全地帶,他又拒絕了,並且說道:“我不喜歡這艘船,佛祖會來救我的。”



  那條小船只好拋下信徒開遠了。沒一會兒,水已經漲到了胸部,信徒繼續大聲地向佛祖禱告著。可是,隨著洪水的上漲,信徒已經奄奄一息了。



  就在此時,一位禅師駕船趕來救起了他。得救的信徒向禅師抱怨說:“我對佛是如此地虔誠,但是佛祖在我遇難之時卻不來救我。”



  禅師深深地歎了口氣,說道:“你真是冤枉了佛。佛曾經幾次化作船來救你,你卻嫌這嫌那,一次次地拒絕了。看來你與佛無緣了。”



  有道是“佛度有緣人”,我佛慈悲,倒駕慈航,為一切有情眾生平等指示其本具的佛性,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性而大開方便之門,因機說法,循循善誘。



  心誠志堅者,循著佛的指示,就漸漸脫離了苦海。而心不誠、志不堅者,卻永遠脫離不了苦海。所以說,所謂“佛度”,其實是眾生按照佛法的指示自救、自悟、自度而已。



故事來源:百喻經




『聲明: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及感想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最終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親說法音為準。』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佛祖不度人、自己度自己






更多學佛資訊 :




2016/12/19

On 晚上9:10 by 暇滿小編 in , ,    No comments



一個無需解釋的好故事




  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理解的人,解釋也沒用。這不僅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大智慧。



  有個寺廟,因藏有一串佛祖戴過的念珠而聞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廟裡的老住持和7個弟子知道。7個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覺得將來把衣缽傳給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見了。



  老住持問7個弟子:“你們誰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處,我不追究,佛祖也不會怪罪。”弟子們都搖頭。



  7天過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住持又說:“只要承認了,念珠就歸誰。”但又過去了7天,還是沒人承認。



  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們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第二天,6個弟子收拾好東西,長長地舒了口氣,干干淨淨地走了。只有一個弟子留下來。



  老住持問留下的弟子:“念珠呢?”弟子說:“我沒拿。”“那為何要背個偷竊之名?”弟子說:“這幾天我們幾個相互猜疑,有人站出來,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脫。再說,念珠不見了,佛還在呀。”



  老住持笑了,從懷裡取出那串念珠戴在這名弟子手上,笑著說:“能想到自己,更能想別人,就是佛法啊”。



  這個故事,讓人感悟了很久。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說清楚。然而比說清楚更重要的是:能承擔;能行動;能化解;能扭轉;能改變;能想自己,更能想別人,這就是法。



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理解的人,解釋也沒用。這不僅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大智慧。



故事來源:百喻經




『聲明: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及感想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最終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親說法音為準。』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一個無需解釋的好故事






更多學佛資訊 :




2016/12/18

On 晚上8:50 by 暇滿小編 in , ,    No comments


緊守過往回憶?






  常常由於朋友的推介,我會晝夜不分地去追看韓劇。近期最熱門的韓劇就是《藍海傳說》,此劇講一個美人魚化身做人去追求她前世經歷的一段愛情,而其中劇情有一個小插曲,就是這位美人魚小姐因意外住進醫院,期間見到一位媽媽在醫院門外抗議,投訴她的女兒因為失誤的醫療事故而死亡。她很傷心,同時希望院方能揭開她女兒死亡的真相。美人魚同情她,並了解這死亡真相,想幫她擺脫傷痛,於是便對這位媽媽說她有一種能力可以令過往的記憶消失,包括抹掉這段傷痛的記憶,可是這位媽媽拒絕了這份好意,她愛女兒,執意要永遠把女兒放在心裡,即使傷心往事也要緊守記憶。作為媽媽,她要永遠保存這份愛,那怕刺骨椎心的疼也在所不顧,直至死去。



  美人魚對這位媽媽的回答感到非常意外,不理解這位媽媽的想法,作何道理?



  大凡我們常人不就是這個模樣嗎?總忘不了前塵往事,而偏執於感情或愛情上!這種情債,筆者是過來人,恐怕還會帶到來世。



  筆者慶幸可以恭聞得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法音,明白世事無常的道理,一切生滅現象的發生都是必然的,無論多刻骨銘心的感情或者愛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正信學佛是起點,明信因果,守五戒,行十善、四無量心、六度萬行;繼續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法音,樹立正知正見,精進修行修法,我們才能走向光明,直至擺脫輪迴,成就解脫。共勉!



—芷語




『聲明: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及感想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最終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親說法音為準。』




以上文章是轉載/引用自「福慧行」官網原創文庫,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原文鏈接如下:

官網:http://www.hkfhh.com

微博: http://weibo.com/u/5857274799

微信: 福慧行智 (WeChat ID: Cultivation888)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緊守過往回憶






更多學佛資訊 :



On 凌晨2:34 by 暇滿小編 in , ,    No comments


他只能再活7天,卻無意中用這個方法延長了壽命






  佛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名高僧知道他的小沙彌徒弟只剩下七日的壽命,於是慈悲地讓他回家探親。途中,正好遇到一場大雨,小沙彌發現一群螞蟻正努力地從積水的地方爬出,但卻不斷地被雨水沖回去。於是小沙彌心生憐憫,將它們一一救出,確定它們安全後,才繼續他的旅程。七日後,小沙彌又回至寺院,師父驚訝地發現他的病好了很多,於是入定觀察,發現原來是小沙彌的一念慈悲心,不但救了螞蟻,也增加了自已的壽命。



  一個小小的善心,能夠拯救寶貴的生命,成就無限的功德。



  假如把干草堆積得像須彌山那麼大,投一點點像芥子那麼大的火種在裡面,一定會將干草燒盡。為什麼呢?因為一點點火也能燃燒。眾生對佛所種的一點點善根也是如此,一定能燒盡自已身心的一切煩惱。



故事來源:百喻經




『聲明: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及感想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最終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親說法音為準。』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他只能再活7天,卻無意中用這個方法延長了壽命






更多學佛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