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5
佛家故事:目犍連竭誠敬師不忘本
佛家故事:目犍連竭誠敬師不忘本
釋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名叫目犍連,他在修煉中擁有很大的神通。今天就講一個有關目犍連的故事。釋迦牟尼佛講法時,不光有人類這個空間的弟子們在聽,就是另外空間也有許多生命在聽。佛陀說法的法音,在一定範圍的宇宙空間中的生命們都能聽到。
目犍連能夠看到這種殊勝的景象,有一天目犍連想知道,在多大範圍的宇宙空間中的生命能聽到釋迦牟尼佛講法。於是目犍連便副元神離體,進入高層空間,到達須彌山頂,這時,依然可聽到釋迦牟尼佛說法的聲音。目犍連接著又飛了起來,經過了許多空間依然還能聽到釋迦牟尼佛說法的聲音。釋迦牟尼佛知道目犍連的狀態,知道他想探測在多大宇宙空間中還能聽到師父講法。
於是釋迦牟尼佛便運用法力幫助目犍連,使他自在如願的飛行,經過了無數的佛國世界,來到一個名為「光明幢」的佛國世界。當時這個佛國世界的法王正在說法,教化眾生。
這個天國世界中神的神體都非常巨大,目犍連運用神力,飛在一座光明耀目的高山上,聽佛說法。猛然聽到一個神如雷鳴似的聲音說:什麼地方來了一隻小蟲,竟然身現比丘像,在我們這個缽上行走呢?這個佛國世界的法王便告訴眾神說這是在娑婆世界中度化眾生的釋迦牟尼佛的弟子。
此時,釋迦牟尼佛用佛法神通告訴目犍連可以展現變化,目犍連便在釋迦牟尼佛的指導下,變的非常高大,並且身放光明,光中還出現無量蓮花。每一蓮花座上,都有釋迦牟尼佛在說法。這個佛國世界中的菩薩們都合掌恭敬。
目犍連顯現神通變化後,向這個天國的王說:我來到這麼遙遠的世界,不知道要怎樣才能回去,惟願如來慈悲,幫我返回娑婆世界。天國的王對他說:以你目犍連的能力,縱經一劫,也不能返回娑婆世界。但是有一個妙訣,就是不可忘本。你應該心不離你的師父,竭誠敬師,稱念你師父釋迦牟尼佛的名號,便能返回。目犍連於是照做,竭誠念他師父釋迦牟尼佛的名號,一念之間,便被釋迦牟尼佛接回娑婆世界繼續修煉了。
從這個佛家故事中,我們可以得知,一個修煉人必須要敬師敬法,正因為有了師父與法,你才能提高返回去。你修出來的一切都是師父給你的,你的一切都是在法中得到的,沒有師,沒有法那也就沒有你的一切。故事中天國的法王甚至告訴目犍連,竭誠敬師不忘本實乃修煉過程中的一個妙訣。
(資料來源:《語密經》)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佛家故事:目犍連竭誠敬師不忘本
註: 義雲高大師就是宇宙始祖報身佛多杰羌佛的第三世降世,佛號為第三世多杰羌佛,詳情請參閱 關於“第三世多杰羌佛”佛號的說明
更多學佛資訊 :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s://ift.tt/2kOUeSE
2018/06/04
佛家故事:濟公破扇濟貧
佛家故事:濟公破扇濟貧
宋朝時,杭州城內有個扇子巷,很是有名。名從何來?原來,濟公一把破扇濟貧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這個扇子巷,原來是條無名小巷,巷子裡住的全是貧民百姓。其中有一對老夫婦,都已年過花甲,以制扇、補扇、賣扇為生。年輕時,手藝精,肯出力,製出的扇子可以挑到集上去賣,日子還算活得下去。但是,現在年老體弱,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吃了上頓沒下頓,老倆口忍饑挨餓,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
這天,日過晌午,老倆口沒有下鍋的米,灶上冷冷清清。老太婆在屋裡炕上,迷迷糊糊睡著了,老頭子依著門框,坐在門坎上打盹。
這時,一個瘋瘋癲癲的和尚走到門前。向屋裡望了望,歎了一口氣;再看看坐在門坎上的老頭兒,心裡充滿了同情。和尚一抬手,看見自己手裡的扇子,忽然眼睛一亮,心裡便有了主意。
他用扇子撥了撥老頭肩膀。老人一驚,睜眼看見一個瘋和尚站在面前,便問:「師父有什麼事?」
「我要修扇子!」說著,把手裡的扇子向老頭一揚。
「好,好,請進屋!」老頭見有了生意,心裡高興,連忙向屋裡讓人。
濟公抬腳進屋,把扇子往案子上一扔:「快修啊,等一會兒我就來取!」說完,掉頭而去。
老頭拿起扇子一看,心裡犯了嘀咕:「這扇子破成這個樣子,骨不成骨,架不成架,吊兒郎當,怎麼修補。」正要向那和尚說明這個扇子太破,實在不好修。可是和尚已走遠了。修扇子老人歎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我這裡有的是新扇子,待會兒送給他一把新的算了。」
過了一個時辰,瘋和尚回來了。一進門便問:「扇子修好了嗎?」
「修好了。」老人遞過一把新扇子。
「哈哈,手藝不錯,補得像把新扇子!」瘋和尚滿意地說。
老人苦笑著,心裡悶聲的說:「本來就是一把新扇子麼!」
瘋和尚把一錠銀子放到案上,轉身跨出了門坎。回頭用扇子向門框上扇了扇,嘴裡還唸唸有詞地揚長而去。
老人追出門去,嘴裡不停地說:「謝謝師父!」回頭一看門上,不知什麼時候,自家的門上,新貼上了一副對聯:
上聯是:手藝精 心善福積
下聯是:扇子美 手勤財到
橫批:苦盡甜來
扇子老人的奇遇,一傳十,十傳百,人們爭先恐後來老人家門前看對聯,買扇子的人絡繹不絕。從此,老兩口的日子好過了!
無名巷從此就叫「扇子巷」。
不久,大家都醒悟過來,說:「這個瘋和尚就是濟公活佛,特來為老兩口扶貧解困的。」
正是:
貧苦老人有善心,
濟公和尚很同情,
略施小計去解困,
從此生意便興盛。
何謂佛濟有緣人?
此即一例細思忖!
(事據《高僧傳奇》)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佛家故事:濟公破扇濟貧
註: 義雲高大師就是宇宙始祖報身佛多杰羌佛的第三世降世,佛號為第三世多杰羌佛,詳情請參閱 關於“第三世多杰羌佛”佛號的說明
更多學佛資訊 :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s://ift.tt/2LWfuCr
2018/06/03
佛家故事:佛家弟子,斷臂建橋
佛家故事:佛家弟子,斷臂建橋
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年),有個和尚名叫澄如,是嘉定縣人。他一貫苦行修道,每日粗茶淡飯,齋戒虔誠。他經常刺血寫經,曾因失血過多而休克,過了一百多天,才甦醒過來,所以便改法名為「再生」。
在昆山縣(今江蘇昆山縣)內有條河,河的東岸,住著一個名叫王良國的老人,家裏很富,但兒子重病,久治不癒。這一天,他進城辦事,下午匆匆返回。等趕到河邊,錯過渡船,只得在碼頭露宿了一夜。
待天亮回家,兒子已死了多時。王良國老人非常痛苦,悵恨沒有在兒子臨死前見上一面,這都怪河面無橋的原因。於是,他發誓要在河上造一座橋,以便利來往的行人。
建一座石橋,要花費上萬資金,老人家裏雖然富有,但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老人決心拚命籌集這筆資金。於是,王良國老年出家,當了和尚,身披袈裟,開始化緣募捐。
老人去祈見德高望重的高僧石奇,徵求他的意見。石奇和尚見王良國老人年邁體衰,恐他難以勝任此項工程,主張另找一位年輕的和尚,協助此事。並說:「若要建成此橋,一定要再生來才行。」
老人雖感力不從心,但回去後,仍然積極籌辦建橋之事,可惜,還沒準備好,老人便撒手人寰了。
當時,再生和尚住在瑞興縣,偶然來到昆山,有個居士對再生和尚說:「聽說石奇和尚的讖語是『再生來』,現在您的法號恰好是『再生』,難道這座石橋,非要等到您來,方能建成麼?」再生和尚聽說後,便發誓要把石橋建成。
在再生和尚的努力下,石橋已建成一半。可是,到了康熙十四年(1675年),江浙一帶洪水氾濫,化緣募捐十分困難,再加上有人散佈了惡毒的謠言,攪亂了官民之心,使建橋的工程中斷下來。
原來,有個後台老闆,他掌控著那些渡船的船公,怕大橋建成後,會砸掉他的金飯碗生意,所以便散佈流言蜚語,力圖阻擋建橋。
再生和尚瞭解了這些情況之後,便來到縣衙門口,講明:建橋對社會、對官府、對百姓都有利無害,散佈建橋有害的才是邪說。如果你們不信,我願先斷下自己的左臂,以證我言之誠信。待此橋建成後,再看此舉之利弊,如果利少弊多,我願再賠上我這條性命!講完,便立刻斷下了自己的左臂。他以此舉,震憾並換得了縣官的支持。
只見他斷臂流血如注,不一會兒便昏倒在地。百姓見狀,急忙請來名醫,用最好的止血藥,敷住傷口,止住了血,再生和尚,又奇蹟般第二次從死亡線上活了下來。
有個名叫徐果亭的人,知道了這件事,便替再生和尚向撫軍及縣令等人募捐。在眾人的贊助下,石橋終於建成了。來往的人們絡繹不絕,都稱讚這座大橋,建得實在重要,非常必須。有力的粉碎了建橋有害的惡毒讕言。
斷臂造橋,感人至深。再生和尚用自己的行動,凸顯了生命的價值,證明了佛家弟子無私無我、利國利民的博大胸懷!
正是:
老闆自私造謊言,
危害社會欺良善。
佛徒斷臂把橋建,
至公至正感宇寰!
(事據《高僧傳》)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佛家故事:佛家弟子,斷臂建橋
註: 義雲高大師就是宇宙始祖報身佛多杰羌佛的第三世降世,佛號為第三世多杰羌佛,詳情請參閱 關於“第三世多杰羌佛”佛號的說明
更多學佛資訊 :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s://ift.tt/2srGG3O
2018/06/02
佛家故事:神僧點化富翁三生
佛家故事:神僧點化富翁三生
清朝初年,在蘇州有一個朱姓富翁。他平日裡為了貪求享受和安逸,真可謂是揮金如土,奢侈無比。突然有一天,一個遊方和尚前來登門拜訪,大富翁便命人把他請了進來,問他來自何處,有何貴幹。
和尚直截了當的對他說:我與你曾同坐於山中修煉佛法,不曾想你今生卻忘了你的本來面目,所以我特地前來點化你。說著,和尚就讓人取來三盆水,請富翁看他前生、今生與來生。富翁先往第一盆水裡一看,水中映出的倒影竟是一位老僧;再往第二盆水中一看,就是自己現在的影像;最後往第三盆水中一看,水中映出的竟是一個瘋乞丐。富翁見此十分驚訝,和尚對他說:你如果再不醒悟,繼續接著這樣奢侈享受,浪費無度的話,來生就是想作瘋和尚都是不可能的啦!
說完了這些話,遊方和尚就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富翁家。富翁急忙命僕人趕快跟著他,以便自己將來拜訪。可那僕人跟著和尚還沒走多遠,就發現和尚突然一下子就不見了。
看了這則故事之後,我想:人的福分是有限的,如果無限的享受,肆意的浪費,則可能將給自己的未來帶來貧困等不好的事情,可見過去老人講的「惜福」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故事中的富翁揮霍浪費的只是自己的財富,就將面臨來世的貧窮。
(資料來源:《清稗類鈔》)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佛家故事:神僧點化富翁三生
註: 義雲高大師就是宇宙始祖報身佛多杰羌佛的第三世降世,佛號為第三世多杰羌佛,詳情請參閱 關於“第三世多杰羌佛”佛號的說明
更多學佛資訊 :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s://ift.tt/2HcjNWL
2018/06/01
佛家故事:杭州淨慈寺的大火
佛家故事:杭州淨慈寺的大火
濟公住過的杭州淨慈寺,曾經被大火燒過一場。提起這場火,還有一段故事呢。
原來,這座淨慈寺裡,香火很旺。這一年的六月二十三日,天空驕陽似火,是個大熱天。來這裡進香的人群中,有一個穿紅衣的姑娘,特別顯眼。只見她全身上下,紅襖紅褲,手中擎把紅陽傘,照得人們眼前一片紅。
姑娘正要進門,忽然從門內閃出一個瘋和尚來。只見他頭戴一頂破僧帽,身穿一件補釘摞補釘的破僧袍,腳上趿著破草鞋,手裡拎著一把破蒲扇,搖搖擺擺,恰好攔住了姑娘的去路。姑娘見是一個瘋和尚,轉身拐向左旁門,和尚又在左旁門攔住了她;姑娘轉到右旁門,瘋和尚又在右旁門攔住了她。
姑娘急了,衝著和尚嚷起來:「真是好沒道理!我要進廟燒香,你個癩和尚為何三番五次攔住我,不讓我進廟?」
「今兒個誰進廟都行,就是你進不得!」瘋和尚認真地說。
紅衣姑娘一聽這話,心裡發急,便朝著圍過來的人們大聲嚷道:「大家來評評這個理兒,瘋和尚為啥不讓我進廟?!」
香客們聽見姑娘的話,都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這和尚真的瘋了!攔著人家大姑娘,成何體統?」
大家正在高一聲低一聲地指責瘋和尚,這時有人跑到廟裡報告了本寺的住持。住持一聽,便三步並作兩步跑了出來。一看是濟癲在那裡與眾人爭論。這個住持,平時就看不慣濟癲。於是上前大喝一聲:「濟癲!你不在廚房燒火做飯,跑到這裡來幹什麼?還不快請姑娘進來!」
濟公看見住持出來了,忙上前深施一禮,笑著問住持:「住持,請你鄭重考慮:你是想有寺、還是沒寺?」
「什麼有事沒事,本住持就是想沒事好,可你偏偏惹事生非,沒事找事!」
「好一個『沒寺(事)好』!真的沒了寺(事),住持你往哪裡住啊?」
老住持越聽越氣!不由分說,把濟公推到一邊,躬身請紅衣姑娘進了廟。姑娘一邁進山門,就飛也似地向大雄寶殿的方向跑去,她一扎進人群中,便沒了影兒。
這時,已是正晌午時。突然刮起一陣大風。風刮幡動,掛在大殿裡的幡,輕輕一擺,恰好覆到正在燃燒的蠟燭上,一下子著起火來。火勢順著幡布,直竄上大梁,大殿裡頓時濃煙滾滾,烈焰騰騰,好一場大火!全寺和尚提桶端盆,潑水救火,怎奈火勢太猛,怎麼搶救也來不及了,不一會兒,大殿便燒光了,只剩下了一個空架。
眾僧垂頭喪氣坐在那裡。濟公卻搖著扇子踱了過來,邊走邊叨念:「沒寺好,沒寺好,大火一場全沒了!」
住持見濟公的樣子,便大聲呵斥道:「你還有點良心沒有?大殿燒成這樣了,你還有心唱歌?」
「住持,這可怨不得我。是你親口說『沒寺好』,『沒寺好』,我攔的那個姑娘正是火神,她想在正晌午時分,火燒本寺。我左攔右攔,就是想拖她誤過午時,午時一過,她就放不得火。但是住持你偏偏要放她進來!」
大家一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說不出話來。其中,有幾個僧人心裡,一下子明白了過來:還是濟公做得對,他是真佛,我們是眼無珠……
正是:
真佛下世扮人身,
欲識真佛須虔誠,
摒除自私去執著,
方可識得真佛神。
識得真佛獲救憫,
此人確有萬古幸。
有眼無珠不禮佛,
錯過機緣悔無盡。
真佛出言有深義,
不可誹謗斥無稽。
他日真相大顯時,
恍然大悟歎奇跡。
何不今日虔禮佛,
免致他時悔蹉跎。
且思住持拒濟公,
寺廟被焚難過活…
(事據《高僧合傳》)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佛家故事:杭州淨慈寺的大火
註: 義雲高大師就是宇宙始祖報身佛多杰羌佛的第三世降世,佛號為第三世多杰羌佛,詳情請參閱 關於“第三世多杰羌佛”佛號的說明
更多學佛資訊 :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s://ift.tt/2sniiQM
訂閱:
文章 (Atom)
Search
隨機文章
熱門文章
-
佛家故事:唐玄奘西行取經 佛家故事:唐玄奘西行取經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裏有個和尚唐僧。故事裏的唐僧,一心向佛,心懷慈悲,去“西天”,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半島去取經,帶著他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歷盡艱辛,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
-
一個簡單的改命辦法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老人,雖然有五個子女,但是沒有一個願意贍養他,他走投無路,只能沿街乞討。他怨恨子女不孝順,覺得人生充滿了痛苦。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佛陀,就請問佛陀:“慈悲偉大的佛陀啊,您有什麼辦法能改變我的命運嗎?” ...
-
自省能力 自省,是指一個人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行為、語言、想法進行覺察。 自省當中包含了自我察覺、自我評價、自我肯定、自我檢討、自我調控及自我修正。 自省在中華文化中是很常見的: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
-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s://ift.tt/2On3XNc
-
佛道、商道(三) – 佛教與科學的關係 孫中山先生說:「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 愛因斯坦說:「 完美的宗教應該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個人格化的神,揚棄了死板的信條教義及宗教理論,涵蓋著整個自然與精神,它應該是建基於對萬有的...
Facebook Page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