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H.H.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法義、建立佛教正知正見的平台,行者聞思修,福慧行,最終成就解脱!

2016/11/22

On 晚上9:13 by 暇滿小編 in , ,    No comments

酬勞無物


酬勞無物



從前有兩個很要好的朋友,心地善良,不管在什麼艱難的環境裡,都能相互體諒。有一天,兩人出外旅行,在旅途中,碰到一個推車的人,車上裝滿了胡麻,剛好車子已進入了崎嶇的山道,推車的人看來非常吃力,難以前進。忽然,推車的人停下來站在路中,請求這兩位說:「幫我推一推車吧,只要出了這條崎嶇的險道,我會給你們報酬的。」


「給我們什麼報酬呢?」兩人問道。


「我以無價的「無物」 做為你們推車的酬勞!」車主答言。 兩人繼續問:


「你為什麼要走這條嶮峻的山路呢?」


「路,不會永遠地平坦,不管什麼人,總會遇到難行而崎嶇的狹道,你們說是嗎?」推車人意味深長的說。


「的確,世間之路,有高有低,有寬有狹,但我們那一天才能走向平坦寬廣的大道呢?」這兩位朋友,一面推車,一面和車主人意在言外的應對。


「那要看你們走的路了,」推車的主人說:「有人限於走現象的路,那當然永遠地走不到平坦的大道;如果你們不走現象的路,那就步入平坦的境界了。」


這兩位朋友,就不很了解推車主人話裡的深義,他們兩個相互看看,便含糊其詞的間:

「不是現象的路,從何走去?你能告訴我們你的方向和方法嗎?」


「這是離諸方所的路呀,我怎能指明你們的方向?」推車的主人說:「如果你們實在要我指出一個去處,那條路是在你們的心靈世界!」


在倆人的幫忙下,將車子推過了險道,進入平地之後,倆人向車主說:

「現在車子已推出險道,你該給我們酬勞了!」


「無物!」車主簡潔的回答。


「那就給我們無物。」這兩人完全不解的向車主索討無物。


車主知道他們不了解,默默無語站著看著他們。


兩個人見到車主如此,其中一人就說了:

「既然車主沒有意思要給我們酬勞,我們也別為這事煩惱了。」


「既然車主說要給我們無物,那就應該有「無物」這樣東西!」另一位理直氣壯的說。


「呵,我想通了,」一人似有所悟的說:「我想:無物就是沒有現象的心境;心境,只能用你的心去體會,那裡來的實體呢?」


修學佛法不也這樣嗎?當你對佛法體會的工夫愈深,愈能體會空境的妙處。空境,那裡是空無一物的意思呢?一般人總以為,無物就是什麼東西也沒有,那不是很大的錯誤嗎?



故事來源:百喻經


 


『聲明: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及感想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最終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親說法音為準。』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了生脫死


 





更多學佛資訊 :



2016/11/20

On 晚上9:13 by 暇滿小編 in , , ,    No comments

了生脫死


了生脫死




   為什麼要了生脫死!因為無始以來,我們殺害了無數眾生,由於因果的關係,死後將會變豬,變牛,變魚,變蝦,變鷄,變鴨,什麼都要變的,來償還我們的業債,那時,將會是慘不忍睹。不了生脫死,就只有這樣的結局。


   我有一個朋友,她從小就很喜歡吃鷄。她媽媽很疼愛她,在家裏養了很多鷄,每次她回家,媽媽就會殺鷄給她吃,如果沒有鷄吃,她就會大發脾氣。她媽媽身體很好,可以說沒什麼病,可是有一天,過馬路的時候,就給車子撞死了。她說想到媽媽為她殺了那麼多眾生,滿身鮮血躺在馬路上的慘狀,就會流下懺悔的眼淚。


   我們無始的父母為了養育我們也殺害了很多的眾生,他們正在輪迴中受苦,我們不了生脫死,怎麼有能力去救渡他們呢?必須要學佛修行,才能利益一切的眾生。


   我們都有一個和佛陀沒有分別的佛性,如何証得佛性呢?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必須付之修行實踐,但業力跟着你,你聞法,你打坐,就昏沉、打妄想、掉舉、散亂、睡覺,都是業力所致,你修行修法就是修不起來,你根本就証不到佛性,故要想修得起來就必須從業力下手,從因果下手。


   釋迦佛陀看到無始無量眾生的習氣和業力,而制訂出如法的教誡,依教奉行才是我們真正修行的人要堅持的。學佛就要如法行持,如法守誡,才能成就解脫。佛法只有原則,規定的教誡要不折不扣去實行。以五戒,十善,四無量心,六波羅密為基礎,來修正自己的行為,以佛菩薩為榜樣,無論是思想,語言,行為都要相應於佛菩薩;要有正知正見,就要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法音,並以128條邪惡知見和錯誤知見來對照檢查自己,如有所犯,必須馬上懺悔改正,否則任何的佛法都修不起來。


   修任何的佛法都必須經過三個階段,就是遷意修,禪修和定修,有禪才有定,定中出般若智慧,從而證得自己的本來面目,成就解脫,並有智慧有能力去救渡眾生。


   在日常生活中,遷轉我們的意識,積累我們的福慧資糧,無論是大善小善都要去做,大惡小惡都不可沾邊,把有相的功德,通過禪修,變成無相的功德。有相的功德終有用完的一天,無相的功德才是究竟。


   時常想起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想起六道眾生皆我父母,就會生起大悲菩提心,菩提心是我們成就的根本,從世俗的菩提心到勝義的菩提心到無為無相的菩提心。


   把自己修成一個最慈悲,最善良,處處利益眾生的人,修到無我的境界,修到四大皆空,六塵不染,脫離輪迴的軌跡,達到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的境界。


   只要你有一個救渡眾生父母的大悲菩提心,了生脫死的決心,真正的改變你自己,一定可以証得佛性,了生脫死,救渡無量無邊的眾生。


佛弟子 清蓮


『聲明: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及感想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最終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親說法音為準。』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了生脫死







更多學佛資訊 :



2016/11/17

On 晚上9:20 by 暇滿小編 in , ,    No comments

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


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是什麼?


 


       菩提達摩未出家前就具有超人的才智、脫俗的慧根。有一次,般若多羅尊者指著一堆珠寶問菩提達摩三兄弟道:“世界上還有比這些珠寶更好的東西嗎?大哥月淨多羅答:“沒有,這些珠寶乃是我們王者之家最為珍貴的。”二哥功德多羅也答:“我沒有見過世界上還有比這些寶物更珍貴的東西。唯有老三達摩不同意這種說法:“這些珠寶其實沒有什麼價值。”兩位兄長齊聲責備:“那麼你所謂有價值的寶物究竟是什麼?”


  達摩道:“因為這些珠寶自身不能認知自己的價值,必須假人們的智能去分辨,否則只不過是一些沒有知覺的東西而已。佛院說的佛法真理是法寶,是人們的智能所發揮出來的,這不僅能自照而且還能區分各種形形色色的珠寶,更能分辨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善惡諸法。因此,真正最尊最貴的,應該是無上真理的法寶,那就是佛法。”


  佛法之貴,貴在可開啟人智,讓我們能夠識人、識物、識世、識己,這些,才是這世界上最寶貴,最值得珍惜的。反過來,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識人、識物、識世、識己,那麼他就是一個有智慧,可以洞察世事的人,也就是一個接近於佛,可以成功名的人。


  想成為這樣的人首先要有真心。只有拿出真心才能換得真心,換得了別人的真心,你才能真正識人。其次要有愛心。有了愛心,就會在意身邊的一草一木,就會去呵護它們,關照它們,並了解它們。時間久了,自然就能夠做到識物。第三要有一顆善心。有了善心,就會去做善事,就會去幫助別人、幫助社會。當深度介入社會了,自然就明白事理,了解世事了。這就是識世。


  最後是誠心。有誠心,就會真誠待人,真誠做事,而且,當自己有錯誤的時候,也會坦然面對,並反省自己。這份誠心,就是獲得自我反省的最好途徑。自我反省之後,才能更加了解自己,也才能有效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夠識己。


做到以上幾點,就可以事事圓融,行走世間了。


故事來源:百喻經


 


『聲明: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及感想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最終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親說法音為準。』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


 





更多學佛資訊 :



2016/11/16

On 晚上9:21 by 暇滿小編 in , ,    No comments

人生的三道門


人生的三道門,你跨過去了嗎?


 


  佛陀說:“你在人生之路上,將會遇到三道門,每一道門上都寫有一句話,到時候你看了就明白了。在你走過第三道門之後,我會在第三道門的那邊等你。


  於是,王子上路了。不久,他遇到了第一道門,上面寫著:“改變世界。”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規劃這個世界,將那些我看不慣的事情統統都改掉。於是,他就這樣去做了。


  幾年之後,王子遇到了第二道門,上面寫著:“改變別人。”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們,讓他們的性格向著更正確的方向發展。於是,他就這樣去做了。


  又過了幾年,他遇到了第三道門,上面寫著:“改變你自己。”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變得更完美。於是,他就這樣去做了。


  後來,王子見到了釋迦牟尼佛,他對佛陀說:“我已經經過了我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門,也看到門上寫的啟示了。我懂得與其改變世界,不如改變這個世界上的人;與其去改變別人,不如改變我自己。”


  佛陀聽了微微一笑,說:“也許你現在應該往回走,再回去仔細看看那三道門。”


  王子將信將疑地往回走。遠遠地,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門,可是,和他來的時候不一樣,從這個方向上看過去,他看到門上寫的是“接納你自己”。


  王子這才明白他在改變自己時,為什麼總是處在自責和苦惱之中:因為他拒絕承認和接受自己的缺點,所以他總把目光放在他做不到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長處。


  於是,他開始學習欣賞自己、接納自己。


  王子繼續往回走,他看到第二道門上寫的是“接納別人”。


  他這才明白他為什麼總是滿腹牢騷,怨聲載道:因為他拒絕接受別人和自己存在的差別,總是不願意去理解和體諒別人的難處。


  於是,他開始學習寬容別人。


  王子又繼續往回走。他看到第一道門上寫的是“接納世界”。


  王子這才明白他在改變世界時為什麼連連失敗:因為他拒絕承認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他總要強人所難,控制別人,而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


  於是,他開始學習以一顆寬廣的心去包容世界。


這時,釋迦牟尼佛已經等在那裡了,他對王子說:“我想,現在你已經懂得什麼是和諧與平靜了。”



故事來源:百喻經


 


『聲明: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及感想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最終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親說法音為準。』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人生的三道門


 





更多學佛資訊 :



On 清晨6:48 by 暇滿小編 in , , ,    No comments

「一期一會」 與 「一生懸命」



「一期一會」 與 「一生懸命」


 


 


在下最近學習到兩個詞語,一期一會」與 一生懸命」。


「一期一會」,源於日本茶道的成語,意思是在茶會時領悟到這次相會無法重來,是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相會,故賓主須各盡其誠意。廣義理解,我們要珍惜相會的這一瞬間、每一瞬間。相會也許是第一次,也許是唯一一次或最後一次。珍惜此緣來之不易,這並不是悲觀,而是要求我們要專注、專心、盡情、盡心。


「一生懸命」,又作「一所懸命」(在日文裡「所」與「生」音同),指中世纪的武士們拼死守衛祖先傳下來的一方領地,或武士受封領地之後,就必須以生命保衛、經營這塊領土,地失則人亡。廣義理解,一生懸命,表示人們獻身自己的事業或理想。


檢討自己:我常常會找藉口放縱自己,令自己越來越懶散。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觀思鑒慮我今擁有暇滿人身,更逢佛陀正法,而只此一生哦,除了這一世,以後再也學不到真正的佛法了」(摘自《極聖解脫大手印》暇滿殊勝海心髓) 。



我要珍惜此 一期一 的大因緣,只有此生才有機會學到真正的佛法,必以 一生懸命 的精神精進學佛修行,爭取今生成就解脫!


共勉之!



—上善若水


 


『聲明: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及感想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最終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親說法音為準。』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福慧行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一期一會 #一生懸命


 





更多學佛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