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H.H.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法義、建立佛教正知正見的平台,行者聞思修,福慧行,最終成就解脱!

2017/05/02

On 清晨5:35 by 暇滿小編   No comments

吃素會導致怕冷嗎?(一)

吃素會導致怕冷嗎?(一)

不少人認為,素食裏大部份食物屬寒涼,那麼長期吃素會導致身體虛寒?當然,這是一種對素食的誤解,有必要作澄清。

食物的寒熱,與中藥的寒熱概念不同

在筆者《素食濕重寒涼嗎?》一文中已經指出,食物的寒熱不等於身體的寒熱,這裡更想進一步的說,食物的寒熱並不等於中藥的寒熱。
中藥上有「寒熱溫涼」的不同屬性,「寒與涼、熱與溫」是程度輕重的不同,實際上就是只有兩大類。中醫認為「凡藥皆毒」,這裡的「毒」不是「毒品」,不是中毒讓人死亡的那種意思,傳統上「毒」是指「偏性」,所謂「凡藥皆毒」,其實就是指「以偏糾偏」,透過中藥的寒熱偏性,以糾正人體的寒熱之偏,所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就是這個道理。
中藥跟食物雖然也可以有「寒熱」區分,但顯然兩者有所差異。中藥是用來治病的,一般只是短期運用,假如人體的寒熱偏性已經糾正過來了,就無需要再吃;食物是用來養生、維持生命的,供我們天天食用的,能夠稱得上食物,大都是性味平和,大部份食物都是「性平」的,就是不寒不熱、或者微寒微熱。假如是寒熱之性較強的食物,就會成為「藥食兩用」的(例如生薑、百合、龍眼、大棗),或者更傾向於成為「藥物」了(例如肉桂、桂枝、甘草、枸杞、人參)。
雖然中藥與食物同樣可以區分「寒熱」屬性,但是難說清楚寒熱程度的不同。例如說西瓜、苦瓜、雪梨、芹菜性涼;生薑、荔枝、龍眼、茴香性溫,這裡所說的寒熱屬性,其實沒有指明寒熱的輕重,這雖然與中藥所說的名字相同,但實際上其寒熱之性,要比中藥所說的寒熱溫涼都要輕得多了。再者,寒熱輕重也有一個「量」的問題,就好像開中藥多少劑量吧,食物的寒熱屬性一般較輕,要吃較大量、天天吃才會出現反應。

食物的寒熱,其實沒有經過嚴格研究!

坊間有不少飲食養生的書,甚至列出了每一種食物的寒熱屬性,有些非常關注健康的人,甚至會在選擇食物的時候,對每一種食物都先「查表」,好像查找「營養成份」、「熱量」的做法那樣,查找食物的「寒熱屬性」,找符合體質的才敢選擇食用,十分「挑食」。對於上述這一種做法,可以說,傳統中醫並不完全支持。
這種把食物區分寒熱之性的想法,可以稱作「食品中藥化」,嘗試將每一種食物都找出藥物的性味功效。這種做法雖然在古代已經開始嘗試了,但是各家有爭議,就算每一種中藥在本草古籍上的記載,亦常有各家說法不一致,現代這些養生書上對食物寒熱的記載,實際上大部份都沒有經過嚴格的考證研究,未必經得起考驗。
再者,食物的寒熱屬性是怎樣獲得的呢?是某些人自己嘗過的感覺嗎?是某些修道的人的感覺?是根據病人吃下去的感覺嗎?是根據現代食物的「熱量」多少來判斷嗎?……其實,都沒有人說清楚。實際上,除了最古代如《神農本草經》等經典醫著所記載的中藥以外,就算很多後來發現的「新中藥」,其中的寒熱屬性也常有爭議,那麼食物的寒熱屬性是怎樣,在中醫界依然是一個具爭議的話題。
對於這些食物寒熱的記載,大都沒有經過嚴格的考證,而且撰寫這些書的人亦非素食者,受到了現代營養學觀點的強烈影響,他們大多保持著素食並不夠營養的觀點,那麼當然也會批評蔬菜水果是寒涼的,最後得出了不宜多吃的主觀結論。這只是代表了某些個別專家的想法吧,觀點往往出現偏差。
這種現象,就好像筆者在《素食不夠營養?》一文中提到,由於營養學缺乏對素食的研究,往往用非素食者的標準評價素食,於是容易得出素食不夠營養的錯誤結論了。
作者:李宇銘博士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吃素會導致怕冷嗎?(一)


更多學佛資訊 :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暇滿人身facebook

暇滿人身blog

暇滿人身 – 痞客邦
暇滿人生路 – 愛微帮
暇滿人生路weibo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