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7
修行者的苦惱
很久以前,一位年輕的修行者,在前往捨衛城化緣的途中遇見一個漂亮的女孩。他不由得動了愛戀之心,相思成疾,終日茶飯不思,臥病在床。同參們都去探望他的病情,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模樣,十分擔心。
年輕修行者就把一切心中的苦惱一古腦吐露出來。同參們雖然同情他的單相思,但都幫不上什麼忙,只有用言語來安慰他。然而,單戀的修行者實在聽不進好言勸慰。大家決定把這件事禀告給釋尊。於是,帶著病人向釋尊講述了一切。
釋尊知曉內情之後,出乎意料地說:“你不必如此憂慮,好好吃飯休息,我一定會幫你,你的願望就會實現的!”
大家都很詫異釋尊的作法,那位年輕修行者心花怒放,精神為之一振,他飽餐一頓之後,跟隨釋尊離開敗園精捨,前往捨衛城去。
原來,釋尊率領一群弟子趕往那位少女家。大家一抵達家門,就聽到從屋裡傳來悲哀的哭泣聲,騷亂不已。上前一問,原來那少女在三天前死了。因父母眷愛,捨不得埋葬,致使屍體發出奇臭,慘不忍睹。
釋尊回顧年輕的修行者,諄諄告誡說:“你迷戀的那位姑娘,現在成了這個模樣。你應當知道萬物無常,生滅變化,瞬息之間,迫不及待的道理。只有愚癡者才只看外表,不顧真實,才會因此而痛苦自傷。
“看見美色,內心迷惑,對於無常,心不在焉。以淫樂毀滅自己,無異作繭自縛。智者能夠當機立斷,敢於消除一切苦惱。如果縱情放逸,耽於淫樂,溺於情愛,無異自造牢獄。只有內心覺悟,斷絕淫欲,才能沖破邪欲的牢獄,徹底斷絕生死的苦難。”
年輕的修行者目睹少女腐爛的屍體,又聽到釋尊誠摯懇切的說法,頓生悔悟之心。他五體投地,向釋尊禮拜,表示謝罪。然後跟隨釋尊回到精捨,努力修習,終於成了正果
『聲明:以上內容為筆者個人理解及感想分享,僅供參考,一切法義最終以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親說法音為準。』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修行者的苦惱
更多學佛資訊 :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暇滿人身facebook
暇滿人身 – 痞客邦
暇滿人生路 – 愛微帮
暇滿人生路weibo
2017/01/06
重生的奥秘
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說起死,總叫人不舒服。可是死在過往已和我擦肩而過三次。現在就和大家分享我這段難忘的經歷。
第一次,我年少時,開車途中發生了嚴重交通意外。當時,我不知道高速公路出事那一段路在維修,以時速100公里疾馳至此,遇到障礙物而急速轉彎,由於汽車尾部失控滑行而令車體翻了两個半圈而掉進深坑,車底朝天。那一剎那,我以為死了,但回過神來,卻發覺自己還活著。因車翻被困在車裡時,發覺四處無人,求救無門。然而此時不知從哪裡走來一位修路工人,他通過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找來急救人員,將我和朋友救出,送往醫院。事後得知,我和朋友是這一年這個地點三宗車禍唯有的倖存者,更奇的是我一点傷也沒有。這是我第一次死裡逃生。
訂閱:
文章 (Atom)
Search
隨機文章
熱門文章
-
佛家故事:唐玄奘西行取經 佛家故事:唐玄奘西行取經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裏有個和尚唐僧。故事裏的唐僧,一心向佛,心懷慈悲,去“西天”,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半島去取經,帶著他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歷盡艱辛,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
-
一個簡單的改命辦法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老人,雖然有五個子女,但是沒有一個願意贍養他,他走投無路,只能沿街乞討。他怨恨子女不孝順,覺得人生充滿了痛苦。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佛陀,就請問佛陀:“慈悲偉大的佛陀啊,您有什麼辦法能改變我的命運嗎?” ...
-
自省能力 自省,是指一個人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行為、語言、想法進行覺察。 自省當中包含了自我察覺、自我評價、自我肯定、自我檢討、自我調控及自我修正。 自省在中華文化中是很常見的: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
-
from 暇滿人身─學習 H.H.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釋迦牟尼佛正法 https://ift.tt/2On3XNc
-
佛道、商道(三) – 佛教與科學的關係 孫中山先生說:「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 愛因斯坦說:「 完美的宗教應該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個人格化的神,揚棄了死板的信條教義及宗教理論,涵蓋著整個自然與精神,它應該是建基於對萬有的...
Facebook Page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