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H.H.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法義、建立佛教正知正見的平台,行者聞思修,福慧行,最終成就解脱!

2017/04/13

素食不夠營養?

素食不夠營養?

近年素食逐漸流行,越來越多人加入到素食者的行列,素食不單有益健康,更對環境保護十分有幫助,是一種「低碳」的綠色生活。有些人心中希望嘗試素食,可是卻不敢邁出第一步的原因,往往是擔心素食「不夠營養」。
例如說素食不夠蛋白質、維生素B12、缺鐵缺鋅缺鈣缺碘……這些說法對於入門的素食者來說,可說是一種「恐嚇」,是一種揮之不去的陰霾。初嘗素食者一方面覺得素食對健康好,但又總擔心自己健康走下坡,在這種吊詭的心態下,每當見到身體有甚麼不適,都會心虛以為營養不夠,萌生放棄素食的想法。
這裡想說的第一件事,其實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是完全沒有「素食不夠營養」這種說法的!
道理很簡單,就算是雜食者或者肉食主義者,假如飲食不當,也可以有營養不足、不良、過盛,或者營養不均衡吧。這首先是看吃甚麼的問題,素食的食材五花百門,夠不夠營養是視乎你怎麼吃。
不過,面對這種常見問題,本文還想從一個「最徹底的」的角度作深入剖析——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根本無法說明素食的營養問題!
「營養攝取量」是怎麼一回事?
首先來看看,「不夠營養」是怎麼一種概念。一般的理解,就是每人每天對各種營養有一個「攝取量」,例如成年人每天對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的攝取量,而且仔細的說,對於不同年齡階段,或者特殊人群如孕婦、嬰兒、老人、病人、慢性病患者等,各種營養素都有不同標準範圍,假若在範圍之內就叫做「足夠營養」,假若低於攝取量範圍就叫做「營養不足」。
一般人都明白上述概念,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攝取量」是如何研究出來的?每一種營養素的研究方法不同,但總的來說,都是以健康人作實驗研究,給他們吃某些東西進去,看看之後排泄代謝的變化,從而推測人體究竟吸收應用了多少營養素。
這種營養攝取量的標準研究,對於「素食」的最大誤解,就是沒有將「素食者」作為特殊人群來研究。
錯誤地以「雜食者」的營養標準來評價「素食者」
在實驗研究中,這些「健康人」絕大多數都是「雜食者」,沒有將各種不同類別的「素食者」區別出來,現在對於「素食不夠營養」的說法,都是從某些營養師的口中,憑著這些攝取量標準,再基於素食者無法從肉類獲得某些營養素,因此推斷素食不夠營養。這一種「推論」、「假想」,是沒有實證研究基礎的,並非透過對素食者進行實驗研究的結果,亦非流行病學調查統計所得。
大部份長期素食者都有一些親身感受,就是素食者身心有別於常人。例如素食者身體感覺輕鬆、精神較佳、體力較強、耐力持久、二便暢通、頭腦靈活、心境平靜、性情溫和、樸素節儉、慾望較少、善良堅韌、慈悲愛人、輕鬆自在……這些一大堆的話,是大量素食者的親身感受,也有大量素食名人作證。
由此理解,素食者當屬一種「特殊人群」,就像孕婦嬰兒那樣需要另外處理。現在卻將雜食者的標準,加諸素食者的身上,這是「營養學」研究設計不合理之處。

#佛教  #第三世多杰羌佛 #暇滿人身 #暇滿人生路 #素食不夠營養?


更多學佛資訊 :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暇滿人身facebook

暇滿人身blog

暇滿人身 – 痞客邦
暇滿人生路 – 愛微帮
暇滿人生路weibo

0 意見:

張貼留言